惊!江门10天内发生2起煤气爆炸事故!不想家毁人亡,现在看还不晚....
突发!昨天(3月14日)上午,
台山一个生活小区内,
有一住宅发生煤气爆炸事故。
事主家中多件物品被震落,
窗户玻璃散落满地,一片狼藉......
而就在10天前(3月5日),
江海区麻园有间出租屋,
同样发生煤气爆炸,
事主更是从二楼跳落逃生......
江门10天内
发生2起煤气爆炸事故
实在让小编忧心忡忡!
新闻详情
刚开煤气灶,煤气爆炸了
3月14日上午,台山城西一生活小区内,有一住宅发生煤气爆炸。记者在该栋住宅楼下看到,一些窗户框架碎片和玻璃散落满地;在事主家中,厨房内一片狼藉,排气扇、玻璃碎片等物件都被震落下来。出事单位平时只有许伯两夫妻住在这里。当天上午7点多,许伯的老婆正准备开煤气灶煮东西,没想到意外发生了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这次事故中,没人受伤。
出租屋煤气爆炸
住户跳楼逃生
3月5日晚,江海区麻园一幢二层楼高的出租屋发生煤气爆炸,一楼是车房,里面放着两个被烟火熏黑的煤气瓶。二楼的墙壁就被熏黑了一大块。据目击者反映,煤气爆炸大约发生于晚上11点钟左右,有一个单身汉在上面住,广西人。当时一声爆炸后,出租屋二楼冒出了浓烟,但并没有明火。二楼的人跳下来后,跌伤了腿部,衣服也被烧了一大块。随后,伤者被送往医院,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。
吓死宝宝了!前段时间,
江门经受回南天袭击,空气潮湿,
难道“天气返潮”会在一定程度上
增加煤气爆炸的可能性?
于是小编上网一搜,发现也有类似的案例↓↓
其实,天气返潮很易造成电线线路短路,
极易造成火灾,
如果这时刚好使用煤气,
就很容易引发煤气爆炸!
虽然这几天冷空气缓解了“回南天”
但是江门正值春天,
“回南天”很有可能卷土重来!
所以,大家很有必要注意燃气安全!
煤气爆炸的原因
不管是天然气,还是煤气(液化石油气)等燃气,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,极易引发闪爆:①在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中,燃气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;②有火种或热源存在;③处于封闭的容器内,或相当于封闭容器的环境内。
小编
以上面台山许伯家发生的事故为例,厨房窗户紧闭,相当于一个封闭容器;打了几次火,泄露出来的煤气刚好达到5%-15%的爆炸极限;最后一次打火成功,有明火出现,从而点燃空气中的煤气出现闪爆。
如何安全使用煤气
一、使用煤气前应注意什么?
使用煤气必须注意是否有臭味,确认无漏气时再开火使用,并注意通风要良好。
二、使用煤气钢瓶应注意什么?
1、钢瓶请注意检验期限,并附有检验合格标。
2、钢瓶请直立,且避免受猛烈震动。
3、放置于通风良好且避免日晒场所。
4、不可将钢瓶放倒使用。
5、钢瓶上不可放置物品,以免引燃。
三、煤气管线是否漏气如何查知?
怀疑家中煤气管(管线)有漏气时,不可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测试,可以肥皂泡检查有无泄漏。
四、煤气热水器应装何处最安全?
应装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,可避免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。
五、煤气烟火呈现红色火焰状是什么现象?
有何危险性?应如何处理?
煤气火焰正常呈淡蓝色,如发现呈红色,即表示不完全燃烧现象,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,应立即请煤气专业人员检修、调整炉具。
六、你如何知道煤气外泄吗?
1、嗅觉——家用煤气中掺有臭剂,漏出时会有异味。
2、视觉——煤气外泄,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。
3、听觉——会有“嘶嘶”的声音。
4、触觉——手接近外泄的漏洞,会有凉凉的感觉。
七、煤气漏气时应如何处置?
1、立即关闭煤气开关。
2、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。
3、轻轻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。
除此之外,
潮湿天气,室内通风条件差,
这时候使用煤气,
也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!
产生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?
★关闭煤气开关;打开门窗通风。
★提供伤者新鲜空气;解开束缚、畅通呼吸道。
★视情况需要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肺腹压术。
★煤气异味散去之前,勿开启或关闭任何电源开关,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。
注意:当你出现这些症状时,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!
1、会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。
2、会强烈虚脱感、呼吸及脉搏加速、意识模糊,身体无法自主移动。
3、脸色潮红、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、痉孪,导致心跳停止而死。
一定要注意燃气使用安全,
记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!!
转发提醒身边人~
来源:台山江视、网络等
江门广播电视台综合整理
插播预告
今年3月23日是第57个“世界气象日”,宣传主题为“观云识天”。江门市气象局的负责人将于本周五(3月17日)中午11:00-12:00参与FM100.2江门电台《民生热线》节目。
欢迎你就“世界气象日”的宣传、专业化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完善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等热点话题通过《民生热线》电话3351888直接与我们沟通。
从现在开始,您就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江门邑网通,登陆江门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、官方微信和微博或加关注江门电台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,提交您的意见、建议。倾听民声,沟通民心。《民生热线》欢迎你的收听和参与。
这些文章大家都在看